解决渣浆泵异响的问题,需要遵循 “听音辨位、系统排查、对症下药” 的原则。异响通常来源于五个大类的问题:气蚀、磨损、对中与松动、轴承损坏以及异物堵塞。
以下是详细的排查和解决步骤:
立即安全处理:发生异响时,首先应密切监控电机电流、泵出口压力、流量和轴承温度等参数。如果异响剧烈或参数异常,应立即停机,防止故障扩大。如果暂时无法停机,应降低泵速(如果变频控制)并准备停机检查。
辨识声音特征:不同故障的异响特征不同,初步判断有助于缩小排查范围。
噼里啪啦的爆裂声(像石子流过):大概率是气蚀。
刺耳的摩擦、刮擦声:可能是内部件(叶轮与护板/护套)发生摩擦,或轴承严重损坏。
低沉的轰隆声或周期性的撞击声:可能是叶轮不平衡或部件松动造成的振动。
高频的尖啸声:通常与机械密封干摩擦或损坏有关。
持续的嗡嗡声或轰鸣声:常常是轴承损坏的典型声音。
现象:泵内发出噼里啪啦的爆炸声,出口压力不稳定、剧烈波动,流量下降,效率降低。
原因:泵吸入口的压力低于输送浆体的饱和蒸汽压,导致液体气化形成小气泡,气泡在高压区瞬间破裂,冲击泵内壁和叶轮。
排查与解决:
进口管路:检查进口阀门是否打开?进口管道或滤网(篮式过滤器)是否被杂物、粗颗粒堵塞?
灌注高度:检查泵的安装高度是否过高,导致有效汽蚀余量(NPSHa)小于泵必需汽蚀余量(NPSHr)?确保吸入池液位不低于低要求。
浆体性质:检查浆体浓度是否突然增高?浓度过高会显著增加管道阻力并改变流体特性。
叶轮转速:检查泵速(如果变频)是否设置过高,超出了泵的吸入能力。
密封泄漏:检查泵的轴封是否进气?空气进入会加剧气蚀。
现象:持续的摩擦或刮擦声,可能伴随振动,泵的扬程和效率逐渐下降。
原因:
叶轮、护板/护套等过流部件磨损严重,间隙变大。
磨损不均匀导致叶轮动平衡失效。
间隙调整不当,叶轮与前/后护板发生直接摩擦。
排查与解决:
停机检查:停泵后,必须手动盘车,感觉是否有卡滞或摩擦点。如果盘不动或很重,极有可能是内部摩擦。
测量间隙:解体泵体,检查叶轮与前后护板/护套的间隙。对照泵的出厂说明书,看间隙是否在允许范围内。间隙过大会降低性能并引起振动异响;间隙过小则会直接摩擦。
检查磨损情况:检查叶轮、护板、蜗壳的磨损情况,特别是是否出现偏磨(一侧磨损严重),这会导致动平衡失效。
现象:周期性的、有规律的撞击声或低沉的轰隆声,振动通常较大。
原因:
泵与电机对中不良(联轴器找正不准)。
地脚螺栓或泵体连接螺栓松动。
叶轮螺母或固定键松动。
排查与解决:
检查紧固件:在停机状态下,用力矩扳手检查所有地脚螺栓、泵体连接螺栓、叶轮锁紧螺母是否紧固。
重新对中:使用百分表或激光对中仪,重新对泵和电机进行对中校正。必须保证在冷态和热态(运行后)都对中良好。
现象:通常是持续的高频尖啸声或低沉的轰隆隆声,轴承箱温度会显著升高。
原因:润滑不良、安装不当、疲劳磨损或密封失效导致杂质进入。
排查与解决:
听音辨位:用听音棒或长螺丝刀,一端抵在轴承箱上,一端贴近耳朵,仔细听内部是否有杂音。
检查润滑:检查润滑脂(油)是否足够?是否变质?是否混入了杂质或水分?
更换轴承:一旦确认轴承损坏,必须立即更换。同时要检查轴承的配合公差和安装工艺,确保正确安装。
现象:不规则的声音,可能伴随振动和压力波动。
原因:大块矿石、金属碎片、橡胶块等异物进入泵腔,卡在叶轮和护板之间,或部分堵塞流道。
排查与解决:
清理进口:检查吸入池格栅和进口滤网是否完好。
解体清理:停机解体泵体,清理泵腔和叶轮流道内的所有异物。
扫一扫 微信咨询
©2025 湖北省天门天标泵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鄂ICP备2021001645号-1 技术支持:环保在线 sitemap.xml 总访问量:2724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