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 概述
PM系列立式泡沫泵,广泛应用于冶金、矿山、煤炭、化工等工业部门。适用于输送含有泡沫的腐蚀性渣浆,该系列泵在工作时能有效地消除浆体中的泡沫。在来料不足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,特别适用于各种浮选工艺流程中,是输送泡沫类浆体的理想产品。
⒈ 型号意义:
□ □ —— □
泵型式代号
轴承组件代号
排出口直径(毫米)
⒉ 举例
100 R —— PM
PM型泡沫泵
R轴承组件
排出口直径100毫米
二、 结构说明
PM系列泡沫泵结构简单、通用化程度高,安装使用方便,结构图见图一。
⒈ 传动部分:该型泵传动部分与SP、SPR系列渣浆泵通用,轴承体上安装有电机座或电机架,即可以采用直接传动,也可以方便地更换皮带轮,用来改变泵的转速,以满足工况变化。
⒉ 料箱采用钢结构,设有切向进口和溢流箱,溢流箱可以方便地把多余来料再送回料池,切向进口可使物料迅速的进入泵内并消除部分泡沫。
⒊ 泵头:泵头结构与ZBD、AH系列渣浆泵相同,为双泵壳结构,其泵体、泵盖、前护板等与ZBD、AH系列相同口径的渣浆泵通用。根据输送介质的不同,过流部件材料可采用:金属、橡胶或其它非金属材料,对于金属材料,其泵体、泵盖、护套、前护板等与ZBD、AH系列相同口径渣浆泵通用。对于橡胶或其它非金属材料,前护板、后护板等与ZBD、AHR系列相同口径的渣浆泵通用。
PM型泡沫泵结构图
三、装配注意事项
⒈ 轴承组件装配(见图一)
装配轴承时预热轴承内圈,温度不允许超过120℃,轴承内圈必须靠紧轴肩或挡套。下端轴承采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,其内圈、外圈、定位套等是成套组件,不允许与同类轴承的相应零件互换。在安装轴承下端盖时必须注意下端盖凹槽内的唇口面应向外,甩油环等必须符合装配图中的位置。安装迷宫环时须注意迷宫环的开口在直径方向上应互相错开。轴承本身已保证了轴向间隙,故轴承组件在组装中不须调整间隙,但组装好后,建议按照下表列出的值检查安装轴向间隙。
轴承组件 | 轴向间隔mm |
P | 0.074~0.0160 |
Q | 0.114~0.208 |
R | 0.084~0.211 |
S | 0.064~0.206 |
T | 0.127~0.259 |
轴承润滑脂建议用锂基润滑脂2#或3#,最初装配时加润滑脂量可参照下表:
轴承组件 | 驱动端轴承(g) | 泵端轴承(料箱端)(g) |
P | 60 | 90 |
Q | 130 | 225 |
R | 300 | 450 |
S | 400 | 550 |
T | 450 | 2200 |
⒉ 轴承组件、料箱和泵头部分的安装
将轴承组件放在料箱顶部,用螺栓联接固定,然后,装入料箱密封垫,用螺柱把泵体固定在料箱上。按照图一依次装护板、叶轮、护套、泵盖等。泵体与料箱的联接螺柱均匀上紧,检查叶轮转动是否平稳,若有磨擦则可以在轴承体与料箱顶面的螺柱处加垫来调整,最后把全部紧固件拧紧。
四、 运转
1、起动
起动前应按下列步骤检查泵电机组
⑴ 泵须安装在牢固的基础上,以承受泵的全部重量,消除振动,拧紧全部地脚螺栓。
⑵ 管路采用单独支撑,并且应与泵法兰同心。
⑶ 用手按泵转动方向转动轴,轴应能带动叶轮传动,不应有磨擦,否则应调整叶轮间隔。
⑷ 脱开泵与电机间的传动,检查电动机转向,要保证泵按泵体上所标出的箭头方向转动,注意泵不允许反向转动,泵则叶轮螺纹会脱扣,以导致泵损坏。
⑸ 皮带传动时,泵轴和电机轴要平行,并且应调整槽轮位置,使之与三角带其互相垂直,以免引起剧烈的振动和磨损。直联传动时,泵轴和电机轴要精确对中,否则会引起振动或导致损坏轴承。
2、运转
⑴ 运转中应定期检查轴承组件动转情况。开始运转时若轴承发热,则可停泵待轴承冷却后,再次进行运行。若轴承仍严重发热,温度持续上升,则须拆检轴承组件,检查原因。一般轴承发热多是由于润滑过量或脂中有杂质引起的,轴承润滑脂量要适当、清洁、要定期添加润滑脂。
⑵ 泵性能随着叶轮与护板的磨损间隙增大而变坏,效率降低,故应及时将叶轮向上调整,以保持一定间隙使泵能保持在高效率运行。当泵磨损到不能满足系统需要时,应更换易损件。
⑶ 泵不得长期在低流量或零流量状态下运行,也不得在引起泵送液体汽化的任何情况下运行。如果出现液体汽化的情况,可以用一个档板固定在料箱内,使水流改变方向,消除汽体进入泵腔。
3、停泵
停泵前应尽可能使泵抽送一会清水,以清洗流经泵内的渣浆,然后依次关闭来料闸阀、泵出口阀门等。
五、维护保养
要使泵安全运行,必须注意日常的维护,维护保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⒈ 叶轮的调节
为了保证泵高效率运转,必须及时调整叶轮与护板的间隙。调节叶轮间隙时首先停泵,松开紧固轴承体的螺柱,在轴承体与料箱连接处之间加调整垫片,轴承组件向上移动,同时用手按泵运转方向转动轴,直至叶轮与护板轻微擦为止,对于金属内衬泵调整叶轮与护板间隙在0.5-1mm之间。对于橡胶内衬泵,将轴承组件向下移动,使叶轮与护套接触,测轴承组件总移动量,取此量的一半作为叶轮与护套的间隙,再在轴承体与料箱连接处之间加调整垫片,保证叶轮与护套的正确间隙值。调整后,起动前,须重新检查叶轮转动是否正常。紧固件是否拧紧,然后起动泵。
⒉ 轴承润滑
轴在组装时,已加入适量的润滑脂,在运转中可定期通过轴承体上的两个油嘴加入润滑脂,过多地加入润滑脂会引起轴承发热,润滑脂加入量与周期随运转工况不同,变化较大,在使用中须逐步积累经验,合理及时地加润滑脂。必须保持清洁,不允许进入脏物。
在连续运转的正常情况下,轴承润滑周期可采用下表:
托 架 | 最高转速 (r/min) | 泵 端 | 驱 动 端 | ||
添加(克) | 常 数 | 添加(克) | 常 数 | ||
P | 3000 | 31 | 1 725 000 | 22 | 5 895 000 |
Q | 2350 | 55 | 1 245 000 | 34 | 4 965 000 |
R | 1750 | 84 | 955 500 | 61 | 3 284 000 |
S | 1400 | 115 | 759 000 | 147 | 2 254 000 |
T | 1000 | 250 | 630 000 | 133 | 1 862 000 |
说明:① 建议采用的润滑周期(小时)等于表中所列的常数除以该型泵的运转速度(r/min)。
② 上表是以正常工作条件制定的,在很脏或潮湿大气压条件下,建议采用高一档,以防止污物进入轴承。
⒊ 备用泵长时间放置不动时,建议每周用手转动轴1/4圈,以使轴承均匀地承受静载荷和外部振动。
安装尺寸见图二
六、 可能发生的故障及解决方法
故 障 | 发 生 原 因 | 解 决 方 法 |
轴功率过大 |
泵内产生磨擦 轴承损坏 驱动装置皮带过紧 泵流量偏大 电机轴与泵轴不对中或不平行
|
消除磨擦 更换轴承 调整皮带 调节泵的运行工况 调整电机轴和泵轴 |
轴承过热 |
轴承润滑脂过多或过少 润滑脂中有杂物 轴承损坏
|
加润滑脂要适当 换新润滑脂 换新轴承 |
轴承寿命短 |
电机轴和泵轴不对中或不平行 轴弯曲 泵内有磨擦或叶轮失去平衡 轴承内进入异物或润滑脂 量不当 轴承装配不合理
|
调整电机轴和泵轴 换轴 消除磨擦,换新叶轮 清洗轴
换轴承或重新装配轴承 |
泵振动,噪声大 |
轴承损坏 叶轮不平衡 泵内进气,堵塞 流量不均匀,泵抽空 |
换新轴承 换新叶轮 消除进气,清理堵塞处 改善泵进料情况
|
扫一扫 微信咨询
©2023 湖北省天门天标泵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鄂ICP备2021001645号-1 技术支持:环保在线 sitemap.xml 总访问量:1232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