渣浆泵进出口管径是否需要变粗,需根据具体工况、介质特性和泵的性能参数综合判断。以下是关键考虑因素及建议:
原因:
气蚀风险:进口压力不足,液体汽化,损坏叶轮。
流量不足:泵效率下降,扬程降低。
减少进口阻力:渣浆泵进口需要充足流量,若管径过小会导致流速过高(一般浆体流速建议 1.5~2.5 m/s),增加摩擦损失,可能引发:
防止堵塞:大管径可降低大颗粒或高浓度浆体的沉积风险。
建议:
进口管径通常比泵进口法兰大 1~2 级(如泵进口DN150,管道选DN200)。
若输送高浓度或含大颗粒浆体(如矿浆),需进一步增大管径。
原因:
阻力与磨损:流速过高会加速管道磨损(尤其弯头、阀门处)。
经济性:管径过大增加成本。
出口流速可略高(建议 2~3 m/s),但需平衡:
建议:
出口管径通常与泵出口相同或大 1 级(如泵出口DN125,管道选DN150)。
若输送距离长或扬程高,需通过水力计算优化管径。
高浓度浆体(固含量>30%)
大管径可降低沉降风险,减少管道磨损。
大颗粒或纤维介质
防止堵塞(如煤渣、尾矿中的粗颗粒)。
长距离输送(>500m)
减小沿程阻力,降低能耗。
高粘度介质(如膏状浆体)
降低流动阻力,避免泵过载。
低浓度、细颗粒浆体(如电厂脱硫浆液)
常规管径即可满足,过大管径可能导致流速过低,引发沉淀。
空间或成本受限
大口径管道安装困难或造价过高时,需权衡利弊。
进口管道
尽量短而直,避免弯头和阀门(必须使用时选大口径低阻力型)。
水平管段略微向上倾斜(防止积气)。
出口管道
长距离输送时,每隔一定距离加 排气阀 和 冲洗口。
弯头采用 耐磨衬里(如陶瓷、橡胶) 或加大曲率半径。
变径方式
使用 偏心异径管(进口水平管底平,防止积气)。
避免突然变径,渐变段长度 ≥ 5倍管径差。
通过以下公式校核流速是否合理:
流速
:流量(m³/h)
:管道截面积(m²)
示例:
若流量 ,选DN200管道(内径约200mm):
(偏低,可适当减小管径或验证浓度影响)
优先增大进口管径,出口管径按需调整。
高磨损、高浓度工况:进口DN+1~2级,出口DN+0~1级。
咨询厂家:提供具体工况(流量、扬程、浆体特性),获取定制化设计。
若现有系统出现气蚀、振动或流量不足,优先检查管道配置是否匹配泵的性能曲线。
扫一扫 微信咨询
©2025 湖北省天门天标泵业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鄂ICP备2021001645号-1 技术支持:环保在线 sitemap.xml 总访问量:226330